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真新人家 >  内容

吃面

文章来源:上海嘉定 作者: 发布时间:2025/7/2 点击数:1 次

一碗面,很贵

某日儿子和女儿两家来吃晚饭,聊天时我说,有天看电视见有家面馆有蟹黄面,看着真诱人呐,有位女士请国外朋友吃,都说太好吃啦!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晚饭临近尾声时,儿媳晓燕说,爸,我帮你们订了蟹黄面,订单已发妈手机上了,你们随便哪天去吃好了。孩子娘马上说,那要好多钞票的,不去了,就撤了吧。儿媳说,难得吃一次,别考虑钞票多少,去尝尝鲜呗。

饭桌上儿媳即时下订单,已有很多次了,让我们记忆最深刻的一趟是,疫情前一年某天孩子来吃饭,聊起家里这台单门电冰箱时,大家都讲是过时了,噪声也大。我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内部买的苏联明斯克冰箱,马达工作声音更大,不也用了十几年嘛。大家说话功夫,晓燕说下单订一台双门的。她说话语调轻松,轻松得像是购购的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物件,在我的思想里,买这样的大件,是一定要现场看到实物,心里才会踏实。正是这台网订的大容积双开门冰箱,让我们在疫情期间,有了比较充足的食物储备,而且它的耗电量并不比以前的大,这从每月电费就能看得出来。

大约是年岁大的缘故,忘事频率在不断提高着,吃面事很快就被我们遗忘了。

一天看电视饮食类节目,讲的是西北那边的面条,瞬间就想起网上订面事,和老伴说了,她如梦初醒,马上和晓燕联系后说,晓燕以为咱们已经去吃过了呢。11月下旬我们来到这家面馆,它外观平淡无奇,但里面已坐无虚席,服务员引导我们到侧面,这里有4个空位。很快上来一壶红茶两碗银耳枸杞羹,两组红绿相间几个小菜也上桌了。面馆吃客很多,却显得十分安静,好像都听不见其它面馆里那种吃面嗦啦声。两碗面上来了,那面条紧紧拥在一起,用“一丝不乱”形容毫不为过,碗里的面己有了少量底汤,面上有几许火腿丝,另一种丝像是裙带菜。紧接着上来一小碗小虾仁,一碗蟹肉(有黄但很少)下面还带了酒精炉,服务员在征得老婆同意后,两碗食材都放在我这边了,服务员还对老伴说请您稍等。

见到“主角”上台面,跳跃的食欲有点按捺不住了,就先把虾仁放到碗内面条上,又把蟹肉(黄)也放入了,搅拌时,阵阵香气沁人心脾。老伴的虾仁和蟹黄也到了,我不能吃,要等到她搅拌完才好一道品尝。尽管吃的是一碗面,可一定的仪式感还是应该有的。眼前这一幕让我自然想到北方打卤面,卤的内容也是各式各样,大体可分肉类和蔬菜类,蟹肉(黄)面是从未曾听说过的。味蕾被吊起之时,吃了第一筷子面条,鲜香味道充盈口腔,那一瞬间,仿佛自己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了。边吃面边品味几道小菜,清爽可口,和浓郁的蟹面形成了恰到好处的照应。

邻座来一位很高雅老年女士,她点了一份蟹黄(肉)面,老伴和她攀谈时,我听出她的浓重京腔,她说南方的面做得很精致,服务也很上档次,让人觉得非常舒适。

走出面馆低声问老伴这面一人要多少钞票,她说是挺贵,可孩子的孝心更珍贵。

 

赵英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