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河源畔送晚霞
苏河源畔送晚霞
立秋之后,天气渐渐转凉,我便又经常去苏河源头岸边散步。猛然间发现往日里人来人往散步的人群,形成了一道追寻晚霞的靓丽风景綫。
在普陀与嘉定两区交界河段的西浜行人桥拐弯处,有好几个守候着三角架相机的摄影爱好者守护相机,手握着遥控器抓拍千变万化的晚霞美景。散步的行人,看到自己欣赏的晚霞,便驻步用手机拍下瞬间美景。也有年长者将手机固定地安在河边的栏杆上,当看到滿意的画面,即刻按下拍摄键。还有的女士拿着手机,不停地转动镜头,拍摄晚霞瞬间变化,还時不時地配上插曲,或由感而发的诗句。
此刻,一架客机像利箭穿越晚霞雲层,摄影爱好者不约而同地按下快门;不一会从虹桥机场方向也飞过来的客机,穿越晚霞,大家又目不转睛地对准飞机穿越晚霞的瞬间。
当一阵晚风吹来,晚霞随之飘浮演变出千姿万态地画面。不一会儿晚霞像一团桔红色的火球渐渐坠落苏河面,在金沙江西路的桥孔下将河水照得像一片闪闪发光的碎银片。人们又不停地将镜头对准了河面中的倒眏在水中的晚霞。此刻,晚霞眏出金沙江西路桥身影和岸边建设中“航空谷”和“航运科技园”房屋结构和起重机铁塔的身影,辉映出苏河源未来的愿景。
当一群白色的水鸟時而贴着水面,時而腾飞,与落日晚霞共舞。在我身旁的一位长者突发雅性吟诵起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后来与其攀谈起人生的经历,得知这是一位附近大学里退休的中文教授,难怪满腹珠玑。
这位老教授年轻时经历过文革“十年动乱”,恢复高考后考入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教书。看着落日晚霞,老教授感慨地说:“晚霞千变万化,不同年龄的人对晚霞,有着不同的期待和愿望”。
目送落日晚霞,细细品老教授的话,可谓意味深长。晚霞,对于年轻人来说,昼复一日,迎来的是灿烂的朝霞。对于老年人来说,或许像征着人生的落幕。但是,无论迎来灿烂的朝霞,还是人生的落幕,都要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