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报】撕掉身上的标签
前几天做了一个有趣的测试——你的性格最像哪只猫咪。豹猫张狂霸气,布偶温柔可人……每一只猫都惹人喜爱,我们对于动物的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却在生活中对每个人不同的性格有着诸多标签。
一直以来,我都被别人认作是一个“内向”的人,话少、声音轻、胆小、敏感,甚至还有点社交困难……这些都是我的标签。回想上学的时候,常常听长辈和老师称赞那些性格“外向”的人,觉得他们开朗、个性活泼、能言善道,也常常鼓励我尝试,不然步入社会后吃亏。我也常常羡慕别人可以游刃有余地交流,自我介绍的时候大方地展示自己。上大学的时候为了改变自己,我也曾强迫自己变得“外向”,参加学校的社团、学生会,尝试在饭局上说话……但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不像自己,无所适从。
细细想来,也许在深层次的心理上,我还是会把“被动”默认为一种“美德”。习惯了“被动”听从安排、“被动”接受命运,也会惯性地逃避、依赖。不抗拒在一些社交场合与人互动,但也不会再主动去维护和联络感情。但换位思考,有人主动对我热情或努力维护和我的关系,我会很开心,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总要有人先打破的。
当我能正视自己性格中的缺陷,同时又能看到自己性格中的闪光点,并用一种不加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它们。我也逐渐开始找到自己最舒服的表达方式,学着正确、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会盲目追随外界的标准,来苛求自己做不擅长的事。
无论是不是社恐,无论是外向还是内向,我们都没必要局限在某个标签下,让它成为自己的枷锁。一个人的性格是有很多维度的,就好像钻石,本身有很多面,哪一面发光,哪一面暗淡,只取决于光来自哪个方向。
王丹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