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报】“数字城市”不冰冷
在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生活悄然发生着变化,智慧养老、智慧文化、智慧运动、智慧问诊、智慧支付……这些听上去高大上的数字化生活体验,生活中随处可见。
还记得小时候妈妈带我去外公家,因为怕自行车被偷,都要先走半小时到江桥的公交车站,途中还要再转3部公交车,每次等车我都心急难耐,有的时候等上1个小时,车还没来。去医院看病,往往也要起个大早,排队挂号,印象中有几次看完病回到家,天都黑了。如今,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全方位监管,诸多管理尖锐问题被扼杀在萌芽之中。公交站点电子站牌全覆盖,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公交到站时间,实时获取车辆到站信息。打开手机地图,路线及行程时间一目了然;依托一网通办、健康云和上海医联等平台,我们可以精准预约就诊时段,并自助挂号、缴费。前不久,我去牙防所补牙,忘带医保卡,本以为这次要“无功而返”,却被医务人员提醒说在手机上激活医保电子凭证或上海本地的“随申码”,就可以挂号看病。“掌上”办事不出门、看病挂号不排队,这些服务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当前,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未来,数字化还将影响改变城市的医疗、教育、就业、文旅、商圈、交通等方方面面。曾经看到过一段话,深以为然,“数字城市应该有刚毅勇猛的技术,理性高效的数据,包容灵活的文化,温暖人心的关怀。”期待城市数字化转型后的未来资讯充分发达又不繁杂,生活足够便利又不冰冷,交流充分畅通又不机械。期望在全力迈向城市数字化、智能化的过程中能以市民体验优先,让制度升级去发挥技术优势,满足人民需求,让转型带来的成效惠及每个普通人,真正让未来的城市生活更美好。
王丹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