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前方有你,后方交给我”
民兵在小区门口为进出人员测量体温
在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战场上,一线战士们冲锋在前、忘我投入,留守家园的志愿者们默默坚守、勇担责任。大家用各自的方式奉献爱心、奉献热情,构筑起抗疫的铜墙铁壁。
坚守一线 筑牢基层“防疫墙”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奉贤区金海街道的基层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舍小家为大家,无怨无悔坚守岗位,用强烈的责任感筑起坚固的“防疫墙”。
抗“疫”一线的迷彩服
2月8日晚,金海街道武装部接到疫情命令,连夜部署安排,迅速成立了30名民兵应急先锋队,投入一线抗疫。
民兵们身着迷彩服,积极配合小区物业和居委,做好宣传告知、排查登记、测量体温等工作。退伍老兵陈翔、顾陈卫、孙华龙、李佳鑫4人主动请缨,申请加入街道民兵先锋队,要求到最艰苦的小区门口站岗执勤。很多民兵骨干从疫情开始到现在没休息过一天,一直坚守岗位,带头宣传、带头防控、守护家园,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疫墙”。
橙色马甲织密疫情“防护网”
连日来,金海街道230名平安志愿者积极投身社区防疫战,橙色的马甲织密疫情“防护网”,成为这个冬日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家里,平安志愿者是严格的监督员,带头遵守疫情防控各项规定,劝导亲属、朋友和身边群众不串门、不集会、不聚餐,遇到外地返沪人员第一时间向居委报告。
在小区,平安志愿者是移动的宣传员,坚持每天定时巡逻,用小喇叭循环播放防疫知识,传播科学防控理念,劝导居民勤洗手、常通风、不信谣、不传谣、外出戴口罩。
在单位,平安志愿者是勤劳的“服务员”,协助居委和物业人员给电梯、楼道、垃圾厢房等公共区域消毒,协助小区门口保安做好外地返沪人员信息登记、测量体温。
居民群中接起了“长龙”
“我报名,一切听居委安排。”近日,在金水苑的居民群里,一条条信息接起了长龙。为全力应对节后返工潮,金水苑居委会在居民群里发起倡议,招募一批志愿者参与小区疫情防控工作。消息一出,住在小区134号楼601室的新居民党员李雪坡第一个报名,紧接着陆续有居民加入,一支28人的居民志愿者队伍迅速组建起来,协助居委会开展返沪人员排查、疫情防控宣传等工作。
2月9日上午,这支临时组建的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正式“上岗”,他们戴上“金水苑志愿者”红袖章,拿起小喇叭,奔走在小区的各个角落,看到小区内散步的居民没有戴口罩就上前提醒,看到有聚集在一起聊天的就积极劝导,遇到咨询返沪复工等问题就耐心解答……虽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但他们都怀揣着一颗守卫家园的心,用自己的力量,筑起家门口第一道防线。 张燕萍
上门理发 抗“疫”工作从“头”做起
为了应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平时常见的理发店等服务行业都暂停营业,随着战“疫”时间的拉长,平日里不起眼的小事情现在也成了大难题。
“理发店现在都是大门紧锁,头发长了也没地方剪。”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香花桥派出所的不少民警最近都在为理发这件事发愁。疫情期间,民警们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没有时间去理发。一位民警联系了自己的理发师朋友,为同事们上门理发,不仅解了大家的燃眉之急,也让民警们在执勤中可以用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对群众,向群众传递正能量和信心。
无独有偶,近日,香花桥街道郏一村也在村里开启了免费理发服务,而理发师就是郏一村的村级联防队员林忠,业余时间他还是一名理发师。听村委会说很多村民都有理发的需求,他爽快地表示自己“随叫随到”。
2月9日,林师傅一早就带着准备好的理发工具来到村委会,为村民免费理发。为尽可能减少人员接触,也为林师傅减轻负担,村民们积极配合,事先在家中洗好头,依次排队等待理发。
看到村民对理发需求强烈,村委会干脆“上线”了理发预约服务。预约成功后,村民可在指定时间前往村委会享受林师傅的理发服务。
夏依丽
口罩,口罩!江桥60名教师“跨行”成一线工人
流水线上,口罩传送源源不断;包装线上,5只一包,20包一摞,100包一箱有序装箱……这些在口罩包装、生产流水线上“全副武装”熟练工作着的,是来自江桥镇各学校的教师志愿者。从2月10日起,江桥镇的60名老师来到江桥某口罩厂“跨行”当起了“生产工”“包装工”。
疫情发生后,口罩需求量大增,但正值春节假期,口罩厂大部分工人回了老家,本地可以紧急召回复工的人员有限,从外地召回工人也需要居家观察14天,“从哪里找工人”成了恢复口罩生产力的最关键因素。恰逢寒假延长,学校教师暂无线下教学任务,江桥镇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与镇教委办沟通,想从学校“借”些教师。
2月6日江桥镇教委办发出紧急通知,动员学校老师们到口罩生产一线进行增援。“动员令”一出就得到了各个学校的积极响应。截至2月7日11点,就有140多名教职工报名。“大大超过了预期!”
首批“上岗”的60名教师,分为6班,每班10人两班倒,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两班人员无缝对接。每班还有一个班组长,负责该班老师的体温测量和健康状况报告。
来自金鹤中学的语文老师季路芳是2月10日上岗的第一班志愿者,家住南翔的她收到报名通知后,立即前往,“我是个教师又是个党员,应该做一份自己的贡献”。
蒋德慧是一名江桥幼儿园的老师,本来就擅长做美工的她,干起口罩包装更是得心应手。“刚来的时候,流水线那边已经积了好些口罩没包装,堆成了小山,我还有些担心,但不到1个小时,大家就已经是‘熟练工’了,老师们都干劲十足。”蒋德慧笑着说,“听说企业日产量都能达到10万个了,很开心,希望大家都能买到口罩。”
吴紫微
“90
后”在职党员谱曲战“疫”
“他(她)日夜颠倒、不辞辛劳,一次次把人们拉回身旁……”2月5日上午,由岳阳街道西林塔居委会的在职党员徐悦领衔、22位医务工作者参与创作的原创歌曲《白衣》在网易云平台正式上线。4分半钟的歌曲,是徐悦用音乐的方式为医务工作者朋友们传递的心声。
春节前后,一批批医务工作者志愿赶赴疫区,“90后”的徐悦也接到朋友电话。“要去疫源地,家人担心自己安全;自己是学医的,知道疫情可怕,担心家人感染;家里口罩也没有准备……”这些真实而朴实的想法让徐悦百感交集。“这个时候,我更希望通过歌曲能鼓舞他们,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他们”。
在这首歌的创作过程中,徐悦邀请了22位医务工作者朋友共同参与。他们中,有的去了疫源地,有的坚守在道口。从他们的讲述中,徐悦获得灵感,丰富了歌曲的内容。“不要记歌,记内容、记感受。”这是徐悦对大家听这首歌的期望。徐悦表示,疫情终将结束,医务工作者的生活和工作仍会继续,作为一名在职党员,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人们记住这些白衣天使,让爱延续。顾倩雯
抗疫“炊事班”,暖心送餐到一线
疫情面前,后勤当先。为保障社区工作者们每天能吃上营养、美味、新鲜的热饭热菜,真新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与真新街道养老院联合对配餐和送餐的各环节进行了严格把关,确保在一线奋战的社工们能吃上放心的饭菜。
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每天通过微信群提前进行数据统计,报送到养老院,再安排人员每天早上10点前在养老院领餐并进行配送,配送范围为18个社区及残联等处,每日送餐数量在270~280盒左右。
养老院根据订单需求,制定菜谱。每天早上,6名食堂工作人员便开始争分夺秒制作餐食,赶在十点之前进行包装和出餐。在保障养老院老人一日三餐的基础上,还要准备社工餐,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但他们毫无怨言:“要让战斗在一线的人员吃饱吃好。”饭菜新鲜出炉后,为避免交叉感染,工作人员还要将烧好的饭菜装入一次性饭盒再放到周转箱中,转运至养老院门口的送餐车中,由固定送餐人员装车后完成配送。
每天送餐前,门卫还会对送餐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并帮他们消毒双手,连送餐车周身也会进行消毒。整个配送过程全程保温,保证社工们吃上热饭热菜。上午十点多,一份份热腾腾的饭菜送到了社工们的手上,社工们表示,“这段时间每天都很忙,现在在吃饭上我们可省心、放心多了。”
https://wap.xinmin.cn/newspaper/home/2580.html?tt=1582193027830&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