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9/2024-00000040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 2024年07月15日 主题分类: 应急预案
关键词:

真新街道2024年防汛防台应急预案

发布时间:2024-07-15 浏览次数: 【字体:


真新街道2024年防汛防台应急预案

 

一、基本情况

(一)街道概况

真新街道位于嘉定区东南部,东南与普陀区长征镇毗邻、北与普陀区桃浦镇、西与嘉定区江桥镇接壤,总面积为5.25平方公里。真新街道于1995年8月从原江桥镇划出四个行政村,并于同年12月成立街道办事处。当时街道功能定位以上海市区导入人口为主体的居民集聚区域。全街道共有18个社区和2个片区集体事务管理服务站,人口约105657人,其中户籍人口70561人,来沪人员34477人,境外人员619人。

(二)防汛设施

1、主要河道。街道区域地势平坦,但地面高度较低。境内有河道9条,总长11.351公里。其中,西虬江河为区级河道,境内全长2.05公里,镇村级河道6条,全长约6.99公里。

2、水闸设施。全街道防汛圩区两个,有泵闸站4座,分别为建丰河东泵闸、劈洪浜泵闸、栅桥江泵闸、小浜河泵闸;有节制闸两座,分别为老江水闸、西浜水闸。街道辖区内共有雨水泵站2座。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的兴起,居民居住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增强了抗灾能力。但到目前为止,仍有一部分居民未动迁,老房陈旧,大部分都在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建造,且质量一般。特别是仍有少量违章建筑,搭建质量低劣,抗灾能力差。河道淤泥沉积,流水不畅,一旦发生强台风、龙卷风、暴雨高潮位等现象,极易发生民房尤其是违建房屋倒塌,局部地区,部分道路积水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二、指导思想与要求

(一)认真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救”的十六字防汛方针。

(二)坚持执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条条保证”的工作原则,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做到领导、物资、人员三到位。

(三)加强水利建设,实行综合治理,提高防御洪涝灾害能力。做到早动员、早部署、早检查、早落实,保质保量地完成度汛工程。同时,认真贯彻落实《防汛法》,坚持依法防洪,并加强各级河道和易洪易涝地区的管理。

(四)积极采取现代化技术,实行科学管理。在防汛防台工程建设和防汛抢险等方面,不断应用新的科学技术。进一步加强水文、通讯和防汛决策指挥系统建设,实现信息传递、预测预报和防汛调度的现代化。

三、防汛组织体系

(一)防汛指挥部的组成

街道成立防汛指挥部,指挥部设在真新街道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内。

街道防汛指挥部是实施防汛防台应急预案的指挥机构,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实施指挥。沈元雄为总指挥,赵伟刚、秦文忠、刘峰、胡春华、巩法珉、杨典为副总指挥。

1、防汛指挥部总指挥职责:

总指挥沈元雄同志总负责,全面负责真新街道防汛防台应急预案的实施和指挥。

2、防汛指挥部副总指挥职责:

副总指挥赵伟刚、秦文忠、刘峰、胡春华、巩法珉、杨典等同志协助总指挥落实应急预案组织指挥系统人员及时到岗到位,并做好应急救援、增援、宣传发动等工作。

具体分工如下:

1)赵伟刚同志负责人员疏散撤离、治安与稳定、交通运输工作的全面指挥和协调。

2)秦文忠同志负责街道辖区内各项市政应急措施的落实,协调区有关职能部门合力防汛防台。

3)刘峰同志负责防汛防台期间防汛工作的报导,抗灾救灾现场的信息采集、报导工作。

4)胡春华同志负责协调、组织各幼儿园、卫生服务中心、中小学做好各项应急工作,确保学生、幼儿及病员的安全。

5)巩法珉同志负责企事业单位(包括市场、商场、机关大楼等)的防汛防台工作。

6)杨典同志负责社区(片区集体事务管理服务站)、养老院的防汛防台工作。

(二)防汛指挥部及成员单位的职责

防汛指挥部成员由街道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街道防汛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真新街道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由高雄健同志兼任,副主任由潘顺华、李海荣同志兼任。

1、街道防汛指挥部的职责

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及区防汛办的指导下,统一协调各部门行动,组织指挥各种救援力量,实施应急救援工作。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的有关规定,落实“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

2)在区防汛指挥部和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国家、市、区有关防汛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执行区防汛指挥部和街道办事处的防汛命令和指令。

3)全面掌握防汛形势,组织制定防汛方案,统一指挥部署辖区内的防汛防台、抢险救灾工作。

4)按照当年的气象、水情预报,督促所属各级防汛机构组织开展防汛工程、建设工地、排水除涝等设施安全检查,认真落实各项防汛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5)广泛发动群众,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社会的防灾意识,使广大群众共同做好防汛准备,尽力避免或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6)统一思想,协调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的工作,指令各要害部门和重点单位制定特大灾害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切实做好防灾、救灾的准备工作。

7)当预报有台风、暴雨侵袭时,应及时主持召开指挥部成员会议及防汛工作相关专题会议,确定工作方案,统一部署和指挥防汛防台工作。在汛情紧急时,有权调动所需物资、设备和抢险队伍,及时处置突发性灾情。

8)研究解决防汛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负责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指挥部报告本地区的汛情、灾情和工作情况。

9)在本地区发生重大灾害时,应立即组织指挥有关人员,迅速开展对灾民的抢救、转移和安置工作。

10)灾后或汛期结束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表彰先进、惩处失职人员,部署下阶段工作。

2、街道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及成员单位职责

1防汛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力量加强值班,及时掌握灾情,沟通上下,正确传达指令。遇有特殊情况有权直接通知有关部门履行相关职责。

2)党政办负责后勤保障工作,落实疏散撤离人员所需物资和转移运输车辆的组织调度。负责机关人员工作总协调,严格执行真新街道机关干部联系社区制度,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和机关科室人员在无指令任务时,应主动关心和参与所联系的居委会的防汛防台工作。

3)社区管理办做好道路清障、辖区照明、用电安全以及有关建筑物渗漏的排摸、预警工作,做好道路、下立交积水点排水抢险及内河水位监测工作,负责在建工地防汛防台安全监督管理,指导督促建设单位认真落实防汛防台措施,在人员疏散撤离期间做好协调沟通工作。加强对征收基地拆房施工现场的监督,对暂停实施的征收基地落实安排值班人员,防止发生塌房伤人事故。

4)社区管理办(环保市容)负责督促上海嘉定城发环境服务有限公司五分公司在强降水期间加强对雨水管道入口的清洁,使雨水能及时入管,防止路面积水,倒伏树木处置以及做好防汛防台期间的环境卫生工作。

5)社区服务办负责主动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沟通联系,做好应急抢险的医疗救护准备,做好灾时、灾后的卫生防病、防疫工作。

6)社区服务办(教育)负责辖区内各类学校的防汛防台工作,指导学校开展防灾减灾知识教育。

7)社区平安办做好防汛防台期间维稳工作,及时了解、有效控制不稳定因素。

8社区自治办联系各社区做好防汛工作(包括地下空间),指导各社区建立由志愿者组成的小区防汛防台应急小队,执行抢险救灾的各项应急任务;协调各居民小区,切实解决需应急救助的孤老、残疾人和特困人员的撤离、安置和帮助;协调养老院妥善安顿需应急转移的特困人员的临时生活护理;负责危房居住人员汛期避险应急工作。

9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指导各物业公司在汛期前认真对小区内的雨水管道和楼房落水进行检查、疏通,适时安放挡水板,积极会同各居委会参与抢险。协调物业公司及时在小区电子屏发布防汛预警及便民提示;督促、协调做好辖区内危房的排摸、预警工作,掌握危房的分布和数量,制定危房居住人员的汛期避险方案。

10营商环境办负责联系驻街相关企业(市场)做好防汛工作(包括地下空间),经济城负责联系有关注册企业,沟通情况、主动服务,协助做好防汛工作。

11)党政办(应急管理办)掌握辖区内生产、使用、运输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品单位的储存数量,督促其在汛期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12社区文明办负责做好防汛工作重大事件的报导和灾情、抗灾救灾现场的信息采集、报导工作。

13武装部做好防汛抢险物资的储备、管理与发放,及时购置补充必需的装备。

14)城市运行管理中心负责防汛指令的发布,防汛信息的收集、发布、上报,灾情的统计和上报,防汛值班的安排。

15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根据政策做好受灾群众的帮困救助工作。

16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负责有线网络和设施的抢修抢险,确保信号良好。

17综合行政执法队加强防汛防台期间户外广告、高空临建、堆物、市政公用设施的安全巡查和应急处置,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18真新新村派出所应积极加强汛期与应急时的治安防控,遇情况应及时出动到位处置。做好防汛抢险期间的路面交通保障工作。

1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防汛救灾医疗救护,具体做好灾时、灾后的卫生防病、防疫工作。

四、预防与预警

(一)预警级别划分

预警级别依据可能造成的危害性、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预警信号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显示屏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二)预防预警行动

1、预防预警准备工作

1)思想准备。加强宣传,增强全民预防洪涝台风灾害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做好立足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准备。

2)组织准备。建立健全防汛组织指挥机构,落实防汛责任人、防汛队伍和低洼易积水区域的监测网络及预警措施,加强防汛专业抢险队伍建设。  

3)物料设备准备。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必需的防汛物料设备,合理配置。在防汛重点部位应储备一定数量的抢险物料设备,以应急需。

4)通信准备。充分利用社会通信公网、政务外网,确保防汛通信专网、预警反馈系统完好和畅通。确保雨情、水情、工情、灾情信息和指挥调度指令的及时传递。

5)防汛检查。实行以查组织、查工程、查预案、查物资、查通信为主要内容的分级检查制度,发现薄弱环节,要明确责任、限时整改。

6)防汛日常管理工作。加强防汛日常管理工作,对在河道等区域内建设的项目,其工程建设方案应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对未经审核同意并严重影响防汛安全的项目,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依法组织强行拆除,并追究有关单位和负责人的责任。对地铁、桥孔、大型地下停车场(库)等地下公共工程,应当进行防汛专项论证,未进行论证的,责令改正。

2、雨涝灾害预警

当气象预报将出现较大降雨时,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应按照分级负责原则,确定雨涝灾害预警区域、级别,按照权限向社会发布,并做好排涝的有关准备工作。必要时,通知低洼地区居民及企事业单位及时转移。

3、台风暴潮灾害预警

1)根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台风(或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信息,依据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及各区县气象部门的趋势预报,及时了解台风中心位置、强度、移动方向和速度等信息,并按照上级人民政府和防汛指挥部的通知及有关规定适时发布预警信息。

2)可能遭遇台风袭击的地方,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应加强值班,跟踪台风动向,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做好防台风工作。

3)水务管理部门应根据台风影响的范围,及时通知有关河道堤防管理单位,做好防范工作。各工程管理单位应组织人员分析水情和台风带来的影响,加强工程检查,必要时实施预泄预排措施。

4)各职能部门应加强对城镇危房、在建工程工地、仓库、道路附属设施、园林绿化、通信电缆、电力电线、户外广告牌等设施的检查,采取加固、拆除等措施。

(三)主要防御方案

1、排水(排涝)方案

排水排涝由社区管理办及设施管理、运行部门单位负责,并根据防汛防台预警信号,提前做好“预排、预降”工作。一旦出现积水,要采取措施抢排,及时联系消防等专业抢险队伍到场。如有险情需转移受灾群众时,启动《真新街道防汛防台人员疏散撤离应急预案》。

2、地下工程设施方案

地下设施的防汛由所属单位及其有关主管部门负责,防止雨水倒灌,保障公共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行。一旦出现雨水倒灌,要及时果断处置,按预案组织人员疏散。

3、绿化抢险方案

由于辖区内地下管线多、地下水位高、路面较窄等原因,行道树遇台风暴雨容易发生倾斜、倒伏。一旦发生行道树倾斜或倒伏险情,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道路、绿化管理部门必须按以下程序实施抢险:

1)到达现场,设置安全警戒设施,并视情决定是否需要电力、燃气等部门到场协助处置;

2)对倾斜或倒伏行道树截枝、移位或疏枝、扶正种植,排除交通障碍;

3)竖桩绑扎加固,并及时清运修剪下的树枝,确保行人、车辆通行安全,确保良好的市容市貌。

4、其它

危旧房由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负责协调物业公司和业主及时修缮。当发布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后,危房居民由街道负责及时转移,社区自治办、物业公司、社区居委会协助。

空调室外挂机由社区自治办和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加强安全使用检查、及时告知用户检查结果、消除隐患。

户外广告设施由综合行政执法队进行具体管理和质量监督,明确广告经营单位是户外广告安全的责任单位,制订突击检查和经常性安全检查措施,落实安全检查责任人和维修抢险队伍。

五、应急响应

(一)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1、按洪涝、台风等灾害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将应急响应行动分为四级。

2、进入汛期,街道各级机构按街道防汛办通知落实值班制度,全程跟踪风情、雨情、水情、工情、灾情,并根据不同情况启动相关应急程序。

3、遭受暴雨、热带气旋(台风)等灾害袭击时,由街道防汛办统一发布防汛抗灾指令,调动全街道防汛抢险队伍、抢险物资及抢险施工机械。在发布进入紧急防汛期时,由街道防汛指挥部总指挥统一组织指挥抗灾抢险工作。

(二)应急响应分级与行动

1、Ⅳ级响应(蓝色预警)

1) Ⅳ级响应标准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街道防汛指挥部视情况向街道各防汛相关单位发布防汛防台蓝色预警信号,组织实施Ⅳ级应急响应:①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后。②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后。③造成一般等级灾害的其它汛情。

2)响应行动

街道防汛办主任、副主任到岗,视情况组织会商,做出相应工作安排,加强对汛情的监测和防汛工作指导,及时向街道防汛指挥部报告情况。

各单位、各社区防汛负责人进入岗位,密切关注汛情变化,组织开展防汛抢险和灾后救助工作,并向街道防汛办上报汛情、灾情和处置等情况。

各专业单位加强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蓝色预警防御提示

 各级防汛机构和有关抢险单位加强值班,密切监视汛情和灾情,落实应对措施。

 公共场所大型显示屏发布有关预警信息和防汛防台提示。

 提醒市民注意收听、收看有关媒体报道,及时掌握预警信息,妥善处置易受风雨影响的室外物品。

 低洼、易受淹地区做好排水防涝工作。

 各防汛排水泵站加强值守,适时进行预排空。

 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采取有效防御措施,必要时加固或拆除户外装置。

 绿化管理部门加强巡查,对风口、路口及易倒伏的行道树进行修剪、绑扎、加固等;

 城镇排水系统放水人员和市容环卫清扫人员提前进行道路进水口清洁工作,并做好降雨过程中的疏排水工作。

 各专业抢险队伍进入应急准备状态,组织巡检,一旦受灾,应在第一时间内完成抢排积水、道路清障、应急抢修等工作。

2、Ⅲ级响应(黄色预警)

1)响应标准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街道防汛指挥部向街道各防汛相关单位发布防汛防台的黄色预警信号,组织实施Ⅲ级应急响应:①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后。②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后。③造成较大等级灾害的其它汛情。

2)响应行动

 街道防汛办指挥部副总指挥(分管副主任)到岗主持会商,作出相应工作安排,加强对汛情监测和防汛工作的指导,提出专项工作要求。

 各单位、社区正职到岗,密切关注汛情变化,组织开展防汛抢险和灾后救助工作,并及时向防汛指挥部上报汛情、灾情和应急处置情况。全街道各级抢险队伍进入应急值班状态;防汛抢险物资储运单位做好险时调运的准备。

3)黄色预警防御提示

 各级防汛机构和有关抢险单位加强值班,密切监视汛情和灾情,落实应对措施。

 公共场所大型显示屏发布有关预警信息和防汛防台提示。

 提醒市民注意收听、收看有关媒体报道,及时掌握预警信息,妥善处置易受风雨影响的室外物品。

 低洼、易受淹地区做好排水防涝工作。

 各防汛排水泵站加强值守,适时进行预排空。

 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采取有效防御措施,必要时加固或拆除户外装置。

 绿化管理部门加强巡查,对风口、路口及易倒伏的行道树进行修剪、绑扎、加固等;

 城镇排水系统放水人员和市容环卫清扫人员提前进行道路进水口清洁工作,并做好降雨过程中的疏排水工作。

 各专业抢险队伍进入应急准备状态,组织巡检,一旦受灾,应在第一时间内完成抢排积水、道路清障、应急抢修等工作。

3、Ⅱ级响应(橙色预警)

1)Ⅱ级响应标准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街道防汛指挥部向街道各防汛相关单位发布防汛防台的橙色预警信号,组织实施Ⅱ级应急响应,并向街道办事处报告:①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后。②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后。③造成重大等级灾害的其它汛情。

(2)响应行动

① 街道防汛指挥部总指挥到岗组织会商,加强对汛情的监测和防汛工作的指导,发出相关指令,有关情况及时向区防汛指挥部和街道主要领导报告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② 各单位、各社区正职到岗,部署本地区、本系统的防御工作,全面检查各项防汛防台措施的落实情况,视情况按照应急预案转移危房人员。

③ 各专业抢险队伍全员进入临战状态,在指定地点集结待命,落实医疗救护力量和抢险设备。

 防汛抢险物资储运单位做好随时调运准备。

(3)橙色预警防御提示

① 街道各部门、各单位按照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抓紧检查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② 公共场所的大型显示屏滚动发布预警信息和防汛防台提示。

③ 建设工地按照规定和要求暂停施工,对塔吊、脚手架等建设设施进行加固或拆除,并落实相关的防范措施。

 工地临时房屋、危棚简房内人员按预案撤离,转移至安全地带。

 排水系统放水人员监守岗位,市容环卫清扫人员提前上岗。

 绿化、物业等管理部门及时处置对市民人身和交通安全等具有较大危害的树木。

 卫生部门落实医疗救护力量和设备。

 各专业抢险队伍进入紧急处置状态,迅速组织巡检,在第一时间内完成抢排积水、道路清障、应急抢险等工作。

4、Ⅰ级响应(红色预警)

1)Ⅰ级响应标准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街道防汛指挥部报请街道办事处同意,向各防汛相关单位发布防汛防台的红色预警信号,组织实施Ⅰ级应急响应:①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信号后。②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后。③造成特大等级灾害的其它汛情。

2)Ⅰ级响应行动

①街道党政主要领导、防汛指挥部总指挥到岗主持会商,街道防汛指挥部副总指挥参加,按照防汛应急预案,部署全街道抗灾救险工作,并向区政府、区防汛指挥部上报相关情况。

②各单位、各社区主要负责人全部到岗,按照街道防汛指挥部的指令,迅速落实各项抗灾抢险工作,确保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全街道各级抢险队伍进入应急作战状态;各应急物资保障单位为防汛防台工作提供全力保障。

③ 各级抢险队伍进入战斗状态,街道武装部组织民兵集结待命,并根据汛情的要求负责请求部队的支援,随时准备执行抢险救灾任务。

3)红色预警防御提示

公共场所的大型显示屏随时插播有关预警信息、防汛防台提示和紧急通知。

① 市民根据防汛防台提示,进一步检查落实自我防范措施。

② 区域内各类学校和有关单位根据市、区政府的决定,实施停课或其他措施。

③ 除政府机关和直接关系人民生活的企事业单位外,按照市、区政府有关决定其他单位视情实行是否停产、停工或停业。

 各专业抢险队伍进入紧急应急作战状态,全力组织排险,在第一时间内完成抢排积水、道路清障、应急抢修等工作。

六、应急抢险机制

1、应急抢险机构

成立应急抢险队伍,由武装部部长刘峰任队长,综合行政执法队庄伟新任副队长,武装部、综合行政执法队、真新城市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嘉定城发环境服务有限公司五分公司为成员单位,下辖若干分队。

2、应急抢险程序

发生灾情时,应急抢险队伍根据防汛指挥部的指令,组织相关力量实施应急抢险救灾工作,由队长刘峰统一指挥,副队长庄伟新协助指挥,各成员单位、应急分队、有关职能部门必须服从统一指挥。

3、征调社会力量

根据灾情,在征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同意后,可紧急征集、调用社会力量参加救援行动。

七、安全保障机制

1、人员疏散撤离。街道制定《真新街道防汛防台人员疏散撤离应急预案》,根据预警按该预案组织实施人员疏散撤离工作。

2、物资转移和保护。本街道仓储重要物资,都要根据可能发生的特大灾情,制定应急措施,按照转移、垫高或转存二楼的方法制定预案。其中大宗易燃、易爆、剧毒物品,必须按数造册。由有关部门和单位严格控制管理,安全措施要切实可行。

3、维护社会治安。一旦灾害发生必须加强警力,采取应急措施,保障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要确保重点,严打趁灾作案的不法分子。

4、宣传报道。采用各类宣传工具,大力宣传防灾救灾的重要意义,及时传递指挥机构的抗灾措施和指令,及时报道在抗灾救灾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

5、医疗救护及环境卫生保护。由社区服务办落实负责。

6、善后处理。救灾的善后工作主要是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及时地有组织地部署现场抢险、抢救人员和财物,减少损失。协调保险公司及时核实财产损失情况,按规定条例赔偿和补偿。各方要共同努力,使受灾单位、居民思想稳定,生活安定,恢复生产。

八、有关制度

1、检查汇报制度。街道防汛防指挥部或其办公室应依据国家或市、区有关防汛防台的法律法规,对本街道的有关重点部位适时进行检查,或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在本街道对防汛防台工作进行检查。

2、值班制度。街道防汛防台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各有关救援队伍要切实落实联络人员,做到常备不懈。当发布黄色及以上预警信号后,街道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各社区(片区集体事务管理服务站)主要负责人都要到岗值班。各重点企事业单位也应建立相应的值班制度,以加强安全防范。

3、培训制度。街道防汛办将有计划地选送人员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根据有关训练大纲,制定训练计划,坚持训练与生产、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队伍的实战能力。

4、联系基层制度。当发布红色预警信号后,街道班子成员全部到岗,并深入到联系社区(片区集体事务管理服务站);当发布橙色及以上预警信号后,联系社区机关工作人员一般情况下应到所联系社区(片区集体事务管理服务站)参与值班,配合所联系社区(片区集体事务管理服务站)做好防汛防台工作。